為他點贊!心系公益20年 助老扶弱無私奉獻

道德是城市的文化內核,模范是城市的精神坐標。第八屆蕭山區“美德標兵”暨“最美蕭山人”選樹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今天讓我們走進候選人錢柏松的20年公益人生。
錢柏松
錢柏松是靖江街道東橋村黨總支委員、村民委員會副主任。多年來自掏腰包敬老扶弱,資助生活困難村民。在東橋村,“家里有難題,找錢柏松”,成了許多人的共識。
村民肖善云表示:“以前貧困戶在我媽那里,現在水飛(音)說,要轉到我弟弟這里,我到水飛(音)這里來的,我(就想著)到樓上也來一下,我們很久沒見了,(我來你這里轉一轉)?!?/p>
“哦,好的。你媽媽照片我這里還有一張?!卞X柏松表示。
本周二上午,村民肖大伯來村里幫弟弟辦理貧困戶變更相關事宜,特意來到錢柏松的辦公室,聊幾句家常。錢柏松耐心的傾聽,還找出曾經走訪拍攝的母親的舊照交給他。這樣的場景,在錢柏松的辦公室里經常發生著......
“(村民們要)是碰到我了,什么問題都會跟我說,政策上的問題毫無疑問,本身就是本職工作,要做好的;家里有困難了、有難題了,我幫他們出出主意,他們很喜歡跟我說?!卞X柏松道。
工作之余,錢柏松習慣去村里轉一轉,他的抽屜里放著許多曾經走訪時的照片。錢柏松經常翻看、關注,力所能及的給予他們幫助。
“(我)經常(會)去開一圈(指去村里),比方有什么困難了,平常他們也會跟我講,我自己也主動會去幫助他們?!?br/>
在錢柏松的這一疊照片中,記者發現三張十分破舊的老屋照片,錢柏松告訴記者,這是一位已故村民的住房,走訪后的第一場雪,他自掏腰包給老人“換了一個家”。
“周大伯家里,沒有一個地方是干的,窗戶(屋頂),沒有一個地方是好的,天通地通,路路通的啦。后來,下雪天了,我去買了個集裝箱給他住的,一直住到他‘沒有’為止?!?/p>
這樣“雪中送炭”的情景,同樣出現在村民諸大伯家中。今年已經75歲的諸大伯患有多種慢性疾病,而老伴已經癱瘓在床4年了。多年來,諸大伯跟老伴的醫藥費都是錢柏松幫忙承擔的。
村民諸松林告訴記者,“(錢柏松為)我們(墊付醫藥費)有五六年了,我老婆癱瘓了,(家里)只有我們兩個老的了,她(妻子)醫藥費都是柏松付的,報過(指醫保報銷)以后,都是他付的。(我)要吃七種藥,也是他付的,(為了讓)我負擔輕點,不用負擔(藥費)?!?/p>
其實早在2013年,錢柏松就已經開始替村里的低保戶、困難戶支付醫療門診費,截至目前他已經堅持了九年。
“我們在走訪的過程中,(發現)有些老人,沒有經濟來源,他的高血壓和糖尿病的藥在減半吃,后來我說,比較困難的幾戶,跟衛生院說了一下,以后你們農醫保報掉以后,(自負部分的錢)不要問他們要了,統一我來付好了?!卞X柏松道。
為了讓家庭困難的村民可以“體面”的接受幫助,錢柏松向村里衛生服務站醫生提供了一份名單,只要名單上的村民來配藥,付款單據上寫上村長兩字,農醫保報銷后村民自己負擔的醫藥費統一由他支付。受助村民的配藥、取藥過程和普通村民一樣。
采訪中,記者來到靖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東橋村服務站,這里的駐點醫生李佳婷說錢柏松這樣的村長是她職業生涯中碰到的第一個?!拔矣X得史無前例,我剛來這里的時候,他這個舉動已經很多年了,我跟上一個(醫生)交接的時候,說有這么一個人,這么一個情況的時候,我就很驚訝,就是從來沒有遇到過這么好的一個村長?!?/p>
九年來,錢柏松的柜子里積累的票據已有2089張,而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在錢柏松的身上,我們不但看到了“雷鋒”精神,還感受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中華傳統美德。
從2001年起,錢柏松每年春節前都要到靖江敬老院慰問老人,給那些老人送去紅包、棉大衣等。當看到敬老院的老人眼睛不好使,卻還常常盯著電視機,他便自掏腰包,花了4000多元錢,為每位老人都購置了一臺收音機。
2006年春節前,錢柏松給村里180多位70周歲以上的老人每人送上了100元壓歲錢。對此,錢柏松說:“我父親也這樣跟我講,能幫助別人就能盡力幫,從小就有這種耳濡目染?!?/p>
錢柏松,1995年從部隊退伍回鄉工作后,先后干過汽車運輸,承包過小工程,辦過家禽養殖場,但他認為自己最成功的“事業”,還是在村里為人民服務、幫助村民解決困難。
幾年前,村里有位小姑娘在養父母死后和奶奶相依為命,因為沒有辦領養手續上不了戶口,無法辦理初中入學手續。錢柏松得知后多方奔走,終于幫小姑娘實現求學夢。
村里無房戶錢某已經在村里養老中心借住7年,想自建房錢不夠,想依靠當時政府的補助政策又不符。錢柏松得知后,為他多方奔走,終于幫該農戶順利落實進2020年困難建房補助名單中。在建設過程中,錢某因缺錢停工,錢柏松又資助他1萬元?,F在,錢某家的房屋已經建成入住。
隨機采訪村民,大家都對錢柏松贊許有加。
村民諸松林表示:“為人民服務,做好事,我們實事求是講的?!?/span>
村民代表說:“像做和事佬一樣,他都是自己在墊付。好的好的,錢柏松好的?!?/span>
錢柏松也表示他將一直堅持下去,在了解了錢柏松的事跡后,我區文明時評員也都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文明時評員陳毓
文明時評員陳毓表示:“每個人都有一顆向“善”之心,而像錢柏松這樣,卻是已經將“行善”做成了一種溫暖“事業”,一連串的數字讓我們看到了他對”善”的樸實信仰和始終堅持,他以行動深刻詮釋了:善行的力量就是文明的力量?!?/span>
善行的力量就是文明的力量,錢柏松的事跡感染和影響了許多人,但文明城市的創建,需要我們每一個市民的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