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獲全省優秀、入選省級樣板 美麗蕭山交出“高分報表”

從120米高空,可以看到一個怎樣的蕭山?
在地下6.5米,可以看到一個怎樣的蕭山?
前不久,蕭山區推進美麗蕭山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推出了《我們的城市》系列宣傳片,以不同的視角,呈現了一幅201.17萬蕭山人熟悉又陌生的綠色畫卷——從美麗鄉村到美麗城鎮、從藍天碧水到層巒疊翠,從關鍵小事到民生大事,蝶變發生在蕭山的每一個角落,綠色成為蕭山發展最動人的色彩。
向美行,繪新景。今年是蕭山區實行美麗蕭山建設的第三個年頭,美麗蕭山建設持續“迭代升級”,交出了一份生態高分報表——三年來,蕭山連奪“大禹鼎”、并首奪“大禹鼎”銀鼎,連獲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考核優秀縣(市、區)、全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優秀縣(市、區)、全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優勝縣(市、區)等多個“省級優秀”,更創建了多條省級美麗河湖與省級美麗城鎮樣板。
作為亞運主陣地,美麗蕭山有著更高的站位、更高的標準、更高的成色。而“高分報表”背后,不僅是蕭山久久為功、向美而行的累累碩果,更是蕭山高標準推進美麗建設的生動實踐。
系統治水 讓碧水長流
“問題出在水中,根子卻在岸上?!币痪湓?,道出蕭山水環境整治的復雜成因和治理難度。作為河網水系大區、傳統產業大區、流動人口大區,蕭山破解精準治污難題,需要用好系統思維,而“污水零直排區”創建正是當地從單純治水向系統優化轉變的關鍵之舉。
2019年起,“污水零直排區”創建連續三年列入美麗蕭山建設十大攻堅戰和區十項民生實事。通過對生活小區、工業園區(集聚區)、其他類三大類單元內的雨污管網進行地毯式、網格化的徹底排查,蕭山區針對不同問題采取非開挖修復、新建雨污管道、新建改造化糞池、新建隔油池、毛發收集井、智能雨污分流器等措施,實現“精準治污”。
“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意味著所有水里的、岸上的、地上的、地下的、門里的、門外的問題,統統要加以解決,從源頭、輸送到排放過程,都要實現全流程控污。目前,蕭山區已完成了所有鎮街(場)、平臺的創建任務,實現“污水零直排區”三年行動計劃的圓滿收官。
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系統”思維也被運用到跨流域的河道治理當中。
一條“母親河”,讓衙前鎮和錢清街道、楊汛橋街道的“互動”多了起來。西小江是杭紹兩地的“母親河”。去年開始,蕭紹兩地區縣通過“流域共治”平臺,共商西小江美麗河道建設。為高標準打造濱河景觀帶,兩地聯合實施杭甬運河(西小江)美麗河道衙前段提升整治工程,涵蓋景觀綠化、游步道、亮化、橋梁等建設內容。如今,漫步在西小江畔,自然與人文融為一體的美景徐徐展現在眼前。
目前,除了與柯橋區、濱江區、錢塘區等相鄰區縣“攜手”治水、護水合作,蕭山區還把“流域共治”延伸至鎮街,積極打造“流域共治”蕭山模式。各地還探索建立了“流域共治”聯席會議制度、“流域共治”聯合執法制度、“流域共治”河長單位交流溝通制度,不斷深化治水合作。
在創新“流域共治”的同時,蕭山區還緊扣“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目標,全面探索實踐和總結提煉河道治理經驗,落實省民生實事項目,開啟美麗河湖創建的新征程。
數據顯示,蕭山區已累計整治“美麗河湖”101條、共計153.2公里,累計完成建設投資6.5億元。目前,浦陽江一期、浦陽江二期、里士湖、七都溪已成功創建為省級美麗河湖,而這3條“美麗河湖”,也都是當地的“母親河(溪)”。
如今,“白鷺棲息、魚翔淺底”景象日益增多,因地制宜布置運動、休閑、體驗等多種類型的活動場地讓市民們的“獲得感”也更強了?!皝嗊\治水”的大背景下,蕭山不斷實現治水成績新突破,用穩中向好的水環境質量提交“五水共治”的優異答卷。
“五美”城鎮 讓城鄉共富
如果說打造亞運水環境是一場“由表及里”的探索,那么美麗城鎮創建則是一場“由外及內”的提升。
一頭連城市、一頭連鄉村的美麗城鎮,是城鄉融合發展的中樞點,也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單元。近年來,蕭山區按照美麗城鎮建設“五美”總體要求,共梳理上報美麗城鎮建設項目248個,總投資額178.33億元,開工率為100%。以項目為抓手,各鎮街緊緊結合自身實際打造特色亮點,強化產業及業態培育,充分挖掘提升人文特色,努力實現各盡其美。
截至目前,蕭山區已有6個美麗城鎮獲省級樣板(瓜瀝、樓塔、臨浦、戴村、新街、衙前),10個美麗城鎮獲市級樣板(瓜瀝、臨浦、樓塔、戴村、新街、黨灣、靖江、衙前、河上、義橋)。美麗城鎮“樣板名單”不斷拉長,一個個環境優越美、生活宜居美、產業繁榮美、人文歷史美、治理和諧美的美麗城鎮也越來越清晰——
往南,在千年古鎮樓塔,通過用活用好豐富的山水資源和文化底蘊,推動文化和旅游產業蓬勃發展,當地翻開了從山水名鎮向生態、宜居美麗之城的發展新篇章;從蕭山寺塢嶺一路向南至戴村鎮,俯瞰林道,玉帶盤山,點綴在漫山綠意中,一個文旅特色型美麗城鎮款款而來。
往東,以工業見長的衙前鎮圍繞“工業特色型”定位,通過“打基礎優環境、促工業揚特色、重人文創亮點、惠民生強治理”四個抓手,推動小鎮客廳、工業鄰里中心、工業有機更新、智慧工業系統等項目落地,充分凸顯其“工業魅力”;新街街道則更注重在美麗城鎮創建中的特色化、個性化打造,并通過發展美好教育、打造便捷交通和興辦社會事業,新街全面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講好“小城故事”的同時,蕭山區也通過數字賦能基層治理,讓美麗城鎮“內外兼修”。在蕭山多個鎮街,“瀝家園”、“平安釘”、“樓塔驛”等各具特色的基層治理模式正在應用于美麗城鎮的多個場景,以治理的領先優勢加快美麗城鎮的基層治理效能。如今,百姓的生活不僅有“智感”,更有了“質感”,幸福感獲得感大大提升。
今年,蕭山區還率先開啟美麗城鎮集群化創建試點,探索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深化城鄉統籌的生動實踐。目前,“瓜瀝鎮—安昌街道”跨區域美麗城鎮集群、“衙前—楊汛橋—錢清”集群、樓塔—戴村—河上“三彩風情小鎮、蕭南美麗聯盟”文旅型美麗城鎮集群正在抱團突破發展壁壘,以多元化、多樣化、多變化的新發展趨勢,以點帶面、串珠成鏈打造更多美麗城鎮“蕭山樣板”。
“四定一撤” 讓生活向美
日前,浙江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公布了2021年度全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優勝縣(市、區)、省級高標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憑借“四定一撤”創新模式,蕭山區獲全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優勝縣(市、區),益農鎮鎮龍殿村、樓塔鎮大同二村、衙前鎮鳳凰村獲省級高標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
擦亮“共富”底色共同富裕,說的不僅僅是“錢袋子”的事,更要為每位市民創造平安和諧、舒心幸福的良好環境,農村垃圾分類便是其中重要一環。
從今年3月開始,在城鎮垃圾分類“擴面、提質”的同時,蕭山區啟動農村生活垃圾新模式試點,順應更多人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現狀和城市相比,不論是組成成分還是處理方式都有不同特點。
因此,蕭山并沒有照搬城市分類方式,而是創新定點投放、定車運輸、定時收運、定位處理、撤桶入戶的“四定一撤”分類模式,村民們日常產生的生活垃圾不再放入原來設置在各家門前的二分類垃圾桶,改為每天早晚由垃圾收集專員駕駛播放音樂的小車,來到各個固定點位收集村民們分類投放的生活垃圾,并實時記錄積分。
“桶撤掉真是好,道路顯得更寬了!”
“原先垃圾桶邊上難免有臭味,現在定時定點收運,村里更整潔,再也聞不到臭味了?!?/p>
在蕭山區臨浦鎮橫一村,不少村民感受到了生活垃圾分類“四定一撤”帶來的好處。自該村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四定一撤”模式以來,每天清晨,村民們將生活垃圾拿到指定點位,“嘀”的一聲,垃圾分類情況、重量及相關信息便會實時上傳至區級平臺,村民們也能獲得相應的積分獎勵。
“四定一撤”模式實施推廣以來,蕭山區農村全域實現“撤桶”。目前,蕭山區農村垃圾分類參與率提升15%,生活垃圾減量33.4%。全區318個行政村已全面實施“四定一撤”智慧分類模式,共設定2000余個投放點位,接入20萬個農戶垃圾分類“智能賬戶”,農村垃圾分類走上數字化治理“快車道”。
通過垃圾分類和鄉村治理的有機融合,蕭山區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與美麗鄉村建設、美麗庭院打造等各條線工作有機結合,進一步厘清思路、壓實責任,發揮條線聯動“1+1>2”的作用,逐步建立起了城鄉一體化多元共治格局。
與此同時,城區600余個小區,在三年時間里同樣迎來了垃圾分類模式的轉變——從一開始把易腐垃圾“分出來”的小綠桶模式,到全域覆蓋定時定點投放模式,變的是垃圾分類習慣和小區人居環境,不變的是垃圾分類初心。
歷史巨輪滾滾向前,三年不是終點,而是起點。瞄準“亞運”這個關鍵詞,蕭山區將以“亞運標準”為第一要求,推進美麗蕭山與“亞運興城”高度融合,確保在杭州亞運會期間向全世界展示蕭山全域美麗大花園的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