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代會 · 解讀 | 未來五年如何發展? 蕭山亮招

“當好全市領頭雁、成為全省排頭兵、爭做全國先行者”是蕭山未來五年的總目標。
對于百萬蕭山人來說,這個目標意義深遠,這是二十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調研蕭山時提出的要求,是為蕭山量身打造、指路引航的總綱領、總方略,將始終指引蕭山高質量發展。
圍繞這個總目標,區第十六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蕭山要厚植四大優勢,把握四對關系,實現四大突破,推進“產城人文”深度融合,以更加飽滿的激情和更加昂揚的斗志,向歷史、向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立足蕭山實際化優勢為勝勢
“天下從此重杭州,杭州發展看蕭山”,5年前的G20杭州峰會極大地改善了蕭山的城鄉面貌,加快了基礎設施建設,加速了錢江世紀城等大平臺的崛起,助推了城市國際化,蕭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迅速升溫。
對于蕭山來說,即將召開的2022年杭州亞運會,又將是一次重要盛會,是蕭山走向世界的再次精彩亮相,將進一步擦亮城市金名片、提升城市首位度、增進城市自豪感,推動更多國際化、高端化要素資源加速聚集蕭山。
“這是我們必須把握好的城市‘大事件’、發展‘大機遇’?!秉h代會報告明確指出,要厚植亞運盛會的主場優勢,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決交出“迎亞運”滿分答卷,更要全面放大峰會、亞運兩個大事件的雙重疊加效應,謀早謀深謀細“后亞運”發展路徑,真正實現“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
立足蕭山實際,挖掘自身優勢,借勢借力實現“更上層樓”,這是蕭山未來五年“厚植四大優勢”的底層邏輯,也是把蕭山發展放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大局中、置于未來城市發展的競爭中去思考、去謀劃的務實之舉。
近年來,借勢杭州擁江發展戰略的不斷深化,蕭山軌道交通不斷提速、跨區域路網體系不斷完善、優質公共資源跨江而來,優質項目人才紛紛集聚,正成為杭州未來發展的潛力所在、希望所在。未來五年仍將用足用好重大戰略,蕭山將借勢站上更為廣闊的時代舞臺。
“民營經濟”和“蕭山精神”始終是推動蕭山高質量發展的“雙引擎”。民營經濟是蕭山的獨特優勢,蕭山有21萬余家市場主體,誕生了2家世界500強、9家中國民營企業500強、12家中國民營制造業500強,形成了化纖紡織、汽車零部件、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集群。
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家始終是蕭山的獨特優勢、寶貴財富。未來五年這份本底優勢將持續發揮作用,蕭山將不斷濃厚全社會尊重企業家、關心關愛企業家的良好氛圍,服務企業、支持企業在新的賽道上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從兩千多年前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矢志復國;到一百年前衙前農民運動點燃了中共農運的革命火種;到新中國成立后,蕭山人民圍墾造田,創造了“人類造地史上的奇跡”;再到改革開放以來,蕭山人民率先實現了從農業小縣向經濟大區的轉變。
一直以來,蕭山人敢搶潮頭魚、敢喝頭口水,始終走在時代的最前沿,是當之無愧的弄潮兒、先行者。新時代的蕭山人要繼續厚植蕭山精神的內生優勢,傳承發揚“奔競不息、勇立潮頭”蕭山精神,不斷為蕭山精神注入新的時代內涵,戰勝前進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
顯然,厚植亞運盛會、重大戰略、民營經濟、蕭山精神“四大優勢”,蕭山將在新起點上實現更大發展。
回答時代之問化潛力為動力
蕭山的優勢很明顯,大事件、大趨勢、家底厚、積淀深。但同時,如何應對高起點、高標準帶來的挑戰,以及如何打破優勢固化后的藩籬,成了蕭山面臨的時代考題。
區第十六次黨代會報告,為這道考題給出了解題的關鍵思路:“融合發展”“重點突破”“個性彰顯”“海納百川”。
在縣域經濟時代,蕭山以產業為先導,帶動城鎮發展。這種先產業后城市、產城相對獨立的線性發展模式曾經給蕭山帶來輝煌。但在現代城市多維度的比拼中,光靠產業優勢顯然已經無法勝出。如何提升蕭山的綜合實力,保持蕭山的發展活力和競爭優勢,“產城人文”四要素深度“融合發展”是時代給出的選擇。
所謂“融合發展”,意指不僅要比拼單項優勢,還要實現要素之間的相互賦能,從而產生聚變效應,推動城市能級迭代躍升。報告指出“產是基礎、城是載體、人是根本、文化是靈魂”,城市的形態決定了產業的業態、文化的厚度影響著城市的溫度,高層次的產業、高能級的城市、高精尖的人才、高品位的文化,融合并進是蕭山未來的圖景。
報告同時指出,并進,并不意味著“攤大餅”,而是以重點突破形成強勢牽引,進而以要素的集聚實現發展的裂變。資源要素向平臺集中,讓大平臺真正成為蕭山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導入引領性、旗艦型項目,讓大項目成為蕭山未來發展的強勁動能;以行業龍頭企業推動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形成蕭山特色的千億級優勢產業集群。大平臺、大項目、大產業,是蕭山未來實現重點突破的發力點。
在時代的大潮里,每個腳步都與時代同向。蕭山要在這條同向之路上走出自己的特色路徑。這次的黨代會對“共性發展”和“個性彰顯”的辯證關系進行了思考,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要在“2022年杭州亞運會”、浙江“重要窗口”建設、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這樣的時代潮流中,體現個性化、彰顯辨識度,沒有個性何以“精彩亮相”“示范樣板”“樹立新標桿”。
蕭山從來是開放的?!安坏?、不靠、不要”是蕭山的自強、自信、自立,但蕭山更加樂于“抱團合作”。打開城門,開放包容,是蕭山這座潮頭之城的天然氣度。主動接軌長三角、深度融入大杭州,把蕭山放在發展的大局中思考,蕭山將以大開放擁抱大發展。
“產城人文”融合變藍圖為盛景
在“產城人文”深度融合藍圖中,蕭山又該如何破題?報告給出了發展路徑:聚焦產業躍遷、城市提能、以人為本、文化興盛,在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城市現代化國際化、營造安居樂業環境、增強城市軟實力上實現“四大突破”。換言之,蕭山將通過謀深謀細“產”“城”“人”“文”四篇文章,力爭實現大提升、大發展、大跨步。
“產”仍是蕭山最厚實的家底,蕭山要持續推動優勢產業集群化發展,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經濟綠色低碳轉型,使制造業立區的底色更亮。另一方面激活發展新引擎,深入實施創新強區戰略,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為經濟發展注入鮮活動力。特別是要借力大平臺、大項目,加快開發區、臨空經濟示范區、錢江世紀城、湘湖國家旅游度假區等平臺輻射帶動作用,推動產業集聚化高端化綠色化。
對蕭山來說,亞運是展現城市形象的窗口,更是城市提能的契機。放大亞運綜合效應,迭代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優化城市形態是蕭山未來五年的題中之義。但并不止于此,隨著單個城市之間的競爭轉向城市群之間的競爭,蕭山的城市化站位更高、眼界更寬,將跳出蕭山,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杭州大都市圈,在城市群中找準定位,形成特色優勢;將著力提升城鄉均衡化發展水平,在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等方面形成樣板、走在前列。
產業發展的關鍵在人,城市建設的核心還是人,以人為本,是“產城人文”深度融合的根本之策。蕭山力爭在營造一流創業就業環境、一流公共配套環境、一流生態宜居環境、一流平安法治環境上“下功夫”,創造更多看得見、摸得著、體會得到的共同富裕成果,讓生活在蕭山的人民安心、舒心、暖心。
在時代大潮中,蕭山以何激流勇進、以何揚帆遠航,蕭山還需聚焦文化興盛,在增強城市軟實力上實現大突破。以核心價值觀凝心聚魂、傳承發揚蕭山文化、營造最美文化空間、打響蕭山文創品牌,繪就更具歷史底蘊、詩情畫意、時代魅力的生動圖景,讓蕭山成為人文魅力之城。